发布时间:2025-02-09 00:35:09
罗辑思维出品的app“得到”,在知乎上评价不一,引发广泛关注。究其原因,其目标用户群体与知乎大神们的阅读习惯、知识需求存在较大差异。罗振宇及其团队试图触及的是那些时间有限、阅读兴趣不大,却渴望获取知识的新兴中产阶级。这一群体与知乎的高知用户截然不同,因此前者对“得到”的产品服务持保留态度,后者则更多保持冷漠或不屑。
另一方面,知乎上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。众多大V在打造个人品牌,而罗振宇的影响力无疑抢夺了大量流量。这种情况下,部分评论可能并非基于理性分析,而是出于维护自身品牌或流量考量的非理性批评。
对于“得到”产品本身,我持相对客观的态度。在听取知识新闻方面,我并未感受到明显的质量优势,但专栏内容的质量确有亮点。以吴军的《硅谷来信》为例,吴军以其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,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。虽然专栏与其书籍内容可能存在重合,但吴军在专栏中展现的个人见解和最新思考,为读者提供了额外的收获。
在评价任何产品时,我们应秉持开放心态,借鉴鲁迅的“拿来主义”思想。面对“得到”或任何其他产品,应客观分析其优缺点,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部分进行利用。对于产品存在的问题,持批评态度是正常的,但过于偏激或无端指责则无益于产品的改进和发展。